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北京市 区县地图 街道地图 乡镇地图(辖16市区、2县。共130个街道、36个地 区、136个镇、18个乡[其中5个民族乡]。注:地区即乡或镇,是同一块地方、两块牌子,分别负责辖区内居民和农民的管理) 东城区(辖10个街道) 西城区(辖7个街道) 崇文区(辖7个街道) 宣武区(辖8个街道) 朝阳区(辖23个街道、20个地区(19个乡、1个民族乡)) 丰台区(辖14个街道、2个地区、2个镇、3个乡) 石景山区(辖10个街道) 海淀区(辖22个街道、2个地区(乡)、5个镇) 门头沟区(辖4个街道、9个镇) 房山区(辖4个街道、1个地区、14个镇、6个乡) 通州区(辖4个街道、10个镇、1个民族乡) 顺义区(辖6个街道、19个镇) 昌平区(辖2个街道、15个镇) 大兴区(辖3个街道、4个地区、14个镇) 怀柔区(辖2个街道、3个地区、9个镇、2个民族乡) 平谷区(辖2个街道、3个地区、11个镇、2个民族乡) 延庆县(辖11个镇、4个乡) 密云县(辖2个街道、17个镇、1个地区(民族乡)) 椿树街道 - 简介 ![]() 椿树街道辖域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东北部,东起南新华街与大棚拦街道接壤;西至宣武门外大街与广内街道比邻;南以骡马市大街为界与陶然亭街道相接;北以宣武门东大街的中心为界与西城区相望。[1]
椿树街道 - 辖区情况![]() 全地区呈长方形,辖区面积近1平方公里,全地区绿化面积为105154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为16.55%,共有25个树种,各种树木11395株,其中古树31株,绿化小区2个,人均绿化面积为2.12平方米。椿树地区除东、西、南、北、四条大街以外,境内有92条胡同。南北街巷有47条,东西街巷有45条。其中以琉璃厂街和西草厂街较宽,其余多为狭窄胡同。椿树街道办事处驻辖区椿树园小区11号楼甲1号。辖区内有中央单位28个,其中包括中国集邮总公司,人保财险总公司,新华社图片社,市属单位46个,区属单位75个,街属单位6个,无主管单位351个,学校9所,托幼园所3所,敬老院1所,医院1所。经济以文化服务为主,以荣宝斋、中国书店为代表的西琉璃文化街,经营书画、文房四宝最为著名。共划分为7个社区居委会。户籍人口近5(49723)万人,常住人口14401户,近4(39296)万人,流动人口约5(4418)千人,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小,人口密度较大的街道之一。 名人故居—— 椿树街道 - 林白水故居即原《社会日报》社址。位于棉花头条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共两进院落。前院是《社会日报》社所在地,有正房3间,进深七檀前出廊:两厢房各2间,进深五檀;倒座房3间,进深五檀,东面出半间通外的门道。正房东侧有门道通后院。后院为林白水的住宅,有正房3间,进深五檀加前廊;两厢房各2间,西厢房进深仅三檀,东厢房加一步;正房东有一门道通后街。住宅与报社分别独立又有门道相通,整个院落布局紧凑,是南城四合院格局的典型,现保存完好。 林白水(1874~1926)是中国近代进步新闻工作者,教育家。原名林獬,字少泉,号宣樊子,晚年改名白水。福建闽侯人。1898年任杭州蚕桑学堂教习。1901年任杭州求是院总教习,在此期间曾为《杭州白话报》撰稿。1903年赴日本留学,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专业,兼学新闻。同年与黄兴等共组华兴会,后加入同盟会,投身反清活动。林白水曾冒险营救过邹容、章太炎、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者,孙中山曾为他题词:“博爱”。著有《生春红宝金石述记》等,译有《自助论》等。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。 椿树街道 - 朱彝尊故居位于宣武区海柏胡同。在顺德会馆内。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。朱彝尊居住在南屋,因屋前植有两株青藤,名“古藤书屋”。屋前有亭,名曝书亭,现已拆除。朱彝尊迁出后,由顺德籍在京官员集资购买,改为顺德会馆。后馆舍拓展,占地南北长56米,东西宽48米。现基本留存,但因多次改建,格局己颇零乱。 朱彝尊(1629-1709)是清初著名学者、词人。字锡鬯号竹垞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。浙江秀水(今嘉兴)人。他与汪森合编《词综》36卷。其他著作还有《曝书亭集》 、《经义考》等。 椿树街道 - 尚小云故居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宣武区椿树下二条。宅院由并列的东西两座四合院组成,坐北朝南。东院为三进院落,第一进院倒座房5间,带廊,大门在东稍间(即穿堂门);东西厢房、耳房各1间。第二进院北房5间,带廊,两稍跨有两个半间,其中半间为通往后院道;东西房各3间。后院正房3间,左右耳房各一间,东西厢房各3间。此院原为荣春社多种班宿舍和练功处.西院与东陵格局大致相同,两院南北房前廊相通。整座院落格局完整,用料考究,为宜南地区少有的精美老四合院建筑。尚小云另有一处故居在宜武门外校场小六条。 尚小云(1900~1976)是著名京剧演员,为四大名旦之一。原名德泉,字绮霞,直隶(今河北)南宫人,汉军旗籍。与梅兰芳、程砚秋、荀慧生并称京剧“四大名旦”。1937年自组科班“荣春社”,致力教授门徒,招收培养2期学员共570余人。卓有成就者如尚长春、李甫春、徐荣奎、杨荣环、马长礼等;李世芳。毛世来、张君秋、谢锐青及秦腔演员马兰鱼均曾受其教益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自组“尚小云剧团”。弟子有雪艳琴、赵啸澜、黄玉华、梁秀娟等;次子长麟亦得其薪传。他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、陕西省京剧院院长、中国戏曲学院艺术顾问等职,为第一至四届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。 椿树街道 - 萧长华故居位于宣武区西草厂胡同.宅院坐南朝北,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,大门位于西北角。西院南房面阔4间,露明3间,五檀硬山顶,加前廊一步,北房3间,形制同南房,东西配房各2间,东配房平顶,西配房五檀硬山顶。东院面房面阔3间,跨一半间,前山廊,平顶结构,北房面阔3间,五檀硬山顶,前出席,搞中有萧长华亲手栽种的苹果树、枣树及各种花木。梅兰芳。马连良、苟慧生、叶盛兰等常登门看望或请教技艺.此宅后为其子萧盛萱及其孙萧润增、成润德居住。萧盛萱举家迁出后,已成为多户居住的杂院. 萧长华(1878~1967)是著名京剧演员和戏曲教育家.为清末京剧名丑萧永康之子。艺名宝铭,号和庄,祖籍江西新建,生于北京。著有《萧长华戏曲从谈》、《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》行世。曾参与《群英会》、《贵妃醉酒》、《霸王别姬》等影片的拍摄。 椿树街道 - 荀慧生故居位于山西街。宅院为大四合院,门朝东,进大门即是3间南客厅,用以接待宾客或传授技艺。客厅西有小院,南房两间半。屏门内为内院,东西房各3间,东房为其女今莱卧室。西房西侧为一花园式小院,北房5间,带前廊,其中3间为卧室,西端1间做洗澡间;西房4间为书房及画室。院中布有假山石、果树和名花异卉。 荀慧生(1900~1968)是著名京剧演员,京剧“四大名旦”之一。原名词,又名秉彝、秉超,字慧生,号留香,艺名白牡丹,直隶(今河北)东光人。著有《荀慧生演剧散论》、《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》、《荀慧生艺事日记》及《荀慧生表演艺术》.学荀派而成就突出的演员有童芷苓、吴素秋、刘长瑜等。 椿树街道 - 于连泉故居位于宣武门外东河沿。宅院为四合院格局,北房4间,“四破五”成5间;南房4间,其中大门道占去1间;东西配房各2间。院中种植各种花卉,清静幽雅,呈现浓郁的京味老四合院景致。1957年,著名电影演员赵丹携其女赵青拜于连泉为师,院内南屋是赵青学艺的地方。此宅后为其子于世文居住。 于连泉(1900~1967)是著名京剧演员,工花旦,擅演泼辣旦。原名桂森,字绍卿。艺名筱翠花,原籍山东登州,生于北京。曾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,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。弟子有毛世来、陈永玲等。著有《京剧花旦表演艺术》一书。 椿树街道 - 余叔岩故居位于宣武区椿树上头条.宅院坐北朝南,建筑讲究,磨砖对缝.曾为金店刘氏所建,四合院格局.总体分三部分:东为一如意大门,旁跨门房一间;北有2间房两排,通后院花园小院,小院内有北房3间。主院正房5间。七檀前出廊,合瓦硬山顶,清水脊,其中西侧2间为书房,称“范秀轩”,东一间为余氏卧室,中2间为休息室或接待至亲高朋;南房5间,五檀带前廊,门道占去1间,其余4间为客厅或练功之用;东西厢房各3间。主院西有跨院,2间房宽,有房二、三排。整座宅院宽敞典雅,青砖铺地,院中种植多种花卉,余叔岩常在家中授徒,当年为徒孟小冬、李少春、陈少霖等授艺,大都在南屋或院中.此宅现为椿树街道办事处,除西房加盖部分外,基本保持原貌。 余叔岩(1890~1943)名第祺,祖籍湖北罗田,生于北京。为京剧“同光十三绝”之一余紫云之子,京剧“老生三杰”之一余三胜之孙.与杨小楼、梅兰芳成为当时京剧的三个代表人物。主要代表剧目有《战樊城》、《长亭会》、《搜孤救孤》、《汾河湾》、《武家坡》、《打棍出箱》、《奇冤报》招。他演出态度严肃,反对同行相斥的陋习,倡导互相帮助、通力协作的良好作风,对后人影响较深。弟子有杨宝忠、谭富英、王少校、吴彦衡,晚年又收孟小冬、李少春、陈大渔等,妻弟陈少霖也从他学过戏。 椿树街道 - 谭鑫培故居![]() 位于宣南大外廊营北口内1号,该巷为南北走向街道,寓所坐西朝东,为东、中、西三进院落,共有房40余间,总占地约1100平方米,平面呈不规则矩形,东西34-40米,南北约21米。早年街门框右上方曾嵌有一红色木牌,上有三个清隽的金字“英秀堂”。谭鑫培每逢外出均乘马车,今门外东墙上仍存有昔日用的拴马环。其后裔小培、富英、元寿、孝增几代人均曾居住此谭门老宅,直至“文革”时,才举家迁离此院,再未回此居住。谭鑫培早年随其父谭志道进京后,曾先后居住赵锥子胡同、粉房琉璃街、百顺胡同,最后定居大外廊营。自谭志道始,至正岩、谭娜、谭喾等,谭门为七代梨园世家。谭鑫培共有八子四女,其子均以“嘉”字排名,依次为善、瑞、祥、荣、宾、乐、祜、禄;长女适上海名武生夏月润,幼女适谭派老生王又宸。五子嘉宾即谭小培,乃富英之父。谭门从艺者竟有40人之多,创造了辉煌的业绩,这在京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[2] 故居街门分南、北两门,正门为日常出入大门,今改建为居住房屋,但门楼犹存。南侧门小,逢红白喜事方启用,门内院西端为一间男厕所,院内植有枣树、榕树各一株。今此门亦封闭改建居室,于宅院北房前东墙另辟新街门。北房三间半带前廊,原为存放戏装及刀枪把子用屋,后为谭小培次子仲英居住。东房两间,外首原为门房,里间为厨房。由北房前步入中院,该院布局严谨,北房亦为三间半,与东院北房相连,此房较高为五檩进深,亦前出廊,硬山顶,为谭鑫培生前居室,正屋中间曾悬挂一幅“三羊开泰”图,乃一位王爷所赠。屋内摆设八仙桌、太师椅、条案、立柜、花架等紫檀家具。墙壁上挂有张大千、徐悲鸿、那桐、载涛等书画作品。谭鑫培过世后,其子小培居住。南房亦为三间半,西侧两间外间为佛堂,里间为祠堂,为祭祀祖先之屋,东侧一间半为存放戏装、道具和寿材用屋。东、西厢房各为两间,东屋为饭厅,西房进深小仅三檩之屋,为佣人居住。南房东侧为一过道,由东房前可步入南侧小院,通临街大门。 中院北房前有过道通往西院(今已隔为两院),该院北房四间五檩进深,东侧半间辟为临街旁门,门外即李铁拐斜街(今铁树斜街)。门道迎面为东房两间北山墙,南房四间亦为五檩进深,南、北房均带前廊,北房为谭小培长子富英夫妇居室,条案上摆放古玩瓷器,另有一大鱼缸,南房为谭富英长子元寿全家居住。院落宽敞,能练功、说戏。 院内西侧为南北两座相通二层西式楼房,约建于1912年,北楼上下面宽各为两间半,南楼为前后两排相连楼房,内外、上下楼室亦为两间半,楼房内均为木地板、木隔扇。两楼间连以宽大游廊,与南北楼敞廊连为一体,廊周边为木雕栏杆。原南北两楼楼梯均分设置于各自楼内,后于两楼游廊中间设置楼梯。门窗拱心、拱脚均有砖雕装饰,其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式。当年谭富英的婚礼即在此楼上举行。昔日传说此楼风水不好,故少有人住,仅做存放戏箱等物之用。大外廊营谭氏故居今犹存。 谭鑫培(1847-1917),原名金福,字鑫培,号望重,堂号“英秀”。祖籍湖北武昌小东门外沙湖谭家湾。谭鑫培腹笥渊博、文武皆精,能戏400余出。 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庚子后,谭鑫培自组“同庆班”,享誉大江南北。他讲究发音吐字,把徽腔、鄂调巧妙融合,为京剧艺术的继承、发展与革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为了方便下次访问,请牢记【33三维地图】网址www.33map.net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 Copyright©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(www.33map.net)-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 |
![]() |
直辖市 |
|
---|
省 |
|
---|
自治区 |
|
---|
特别行政区 |
|
---|
|
![]() |
广告位3招租(300*60) 300元/月 年付85折 电话:13625689727 |
广告位4招租(300*60) 300元/月 年付85折 电话:13625689727 |